降魔成道在佛陀的一生中,是件非常重要的事件,是佛陀从凡俗转化为觉悟者的转折点。降魔成道在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和密教里都备受重视。在各种三藏中都有详细的叙述,也是佛教艺术中最常见的描绘题材之一。不论是大小乘的“八相成道”还是“四相成道”,降魔成道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佛教文学里也有以变文的形式讲述降魔成道故事。根据现存的资料,从时间上看,自公元前的印度到中国的宋、元、明时期,从空间上看,从印度、犍陀罗、龟兹到敦煌以至中国内地的云冈、麦积山等地,即所谓的佛教北传路线,都有降魔成道的艺术遗存。降魔成道题材的演变和发展是佛教文学艺术演变和发展的一个缩影。现试以印度、龟兹、敦煌的降魔变作比较研究,探索降魔成道题材由原始的哲理阐述到通俗化衍变的发展脉络。
……
佛教特有的观念,建立了佛教自己的神众系列。佛教与婆罗门教根本不同之处,在于佛教强调自我修炼身心,弃恶从善。但是在现实生活里,驱使人们弃善从恶的力量相当强大,而这种力量往往是从自身内在发生的。代表这种力量的神话人物,在婆罗门教里是找不到的。婆罗门教里有死神阎摩(Yama)佛教吸收其去执掌地狱,但阎摩还不能代表佛教认为的障碍一切的恶势力。于是佛教综合人们各种恶行的本质,创造了集众恶于一体的恶的化身——魔罗。魔罗(Mara)由梵语动词死(Mr)派生出来的。魔罗是世间一切有碍涅槃的物质和精神的人格化的人物。魔罗代表着人间邪恶和异端,也代表着人们头脑中的贪欲和无明。在巴利文佛教典经中,将魔罗的十支魔军称为贪、厌、饿、渴、欲、懒、惧、疑、怒、骄。魔罗的三位魔女名为渴望、憎恨和爱欲。[1]可见魔罗及其所属魔军、魔女,是人们头脑中“贪欲”的化身。在汉文早期佛经里,如《太子瑞应本起经》中三魔女名为欲妃、悦彼、快观。《过去现在因果经》为染欲、能悦人、可爱乐,同样是这种譬喻的说法。
所谓降魔成道,实际上就是佛陀克服自身种种精神障碍,达到心灵的宁静。佛陀在菩提树下禅悟,战胜了思想中的爱欲、忧恼、饥渴、贪欲、昏沉、怯懦、疑惑、虚伪、自私、追求名利等世俗的羁绊,战胜了自我的精神障碍也就是降伏了魔罗。佛陀战胜魔罗的思想武器就是他在禅悟中建立的四谛、十二因缘、五蕴、八正道等原始佛教教义。这些既是战胜魔罗的武器又是降魔斗争的胜利果实,佛教理论在破魔中而立。佛陀成道后,深深认识到,自己战胜了魔罗,不等于世界上魔罗的覆灭。佛陀认为现世和来世的欲望都是魔罗的领域。
太子周游访道,六年苦行,那时已经三十岁了。沐浴进食之后,体力恢复,倍增赫奕,独自找寻成道的地方,行到一处,旷寂平坦、绿草如茵,中有一棵高大郁茂的菩提树。太子心想这真是圆成道果的所在了,便安详徐步地走向树下,向人家讨取了碧绿柔软的吉祥细草,周匝地铺成了座位。
太子就端身正意地在树下向东面结跏趺坐,并发誓道:“我如果不圆成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那时候,大地平旷,晴空清朗,白鹤青雀右旋飞绕,瑞霭祥光充满虚空,显露出万类欢欣的景象。
太子坐上座去,放光照耀天地,那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里,也因此暂息痛苦。那光芒上冲六欲天上的魔王宫殿,映照得魔宫黯淡无光。
那时魔王波旬不觉无名火高三千丈,立刻召集魔子、魔女、魔兵、魔将,要去伤害阻挠。魔王的长子名叫商主谏道:“儿观悉达太子威神福德巍巍莫及,愿父王收回成命,不然的话,诚恐后悔莫及呢。”
魔王自恃着神通势力,变化自在,不听儿子的劝告,就发动了全部魔军去恼害太子,那时候无央数狰狞可怕的魑魅魍魉、夜叉恶鬼、毒虫恶兽,如蜂如蚁地涌向太子四周,密密层层地包围起来,奇形丑态、恶声怪响、丧人胆魄,可是太子巍然独坐、寂然不动、一点儿也不恐惧惊动。太子入“慈心三昧”,一切恶毒都不能伤害,魔兵徒劳无成,就都退散了。
魔王愁太子成了道,地位比自己来得高,天上人间都舍弃了自己而去听从他的教化。于是就派了三个最妖冶美丽的魔女去迷惑太子,那三个魔女就盛妆严饰起来,罗毂临风、兰麝馥郁,比人间倾国倾城的国色天香更要胜过万倍,她那窈窕妩媚的体形,千娇百媚的姿态,令人一见销魂。凌波微步地来到太子跟前,桃靥嫣然,殷勤献媚。
可是太子情欲已断,连那是男是女是人是我的分别观念也早没有了。心如太虚空,更从何处惹起尘埃呢?反慈悲地训诫她们道:“你们容貌虽然美丽,然而心不端正,就是你们的身体,外表虽漂亮,里面却是臭秽不堪,好像花瓶里满盛着粪秽,不自知耻,还敢来诳惑人家吗?”
说毕,以太子的神力,使这三女自己透视到自己的身体里面,只见得骷髅骨节、皮包筋缠、毛发丛生、七孔和全身的毛孔,不净流溢,汗垢痰涎、涕泪腻膜、脓血粪尿、浊秽充满,那肠胃里蒸腐了的宿食,更加臭恶不堪,还有那各色各样细于秋毫的微生虫,散播于全身各部,这样腥臊臭秽的身体,自己看得要发呕了。
(此图描绘的是:释迦以神通力,让魔女们在镜子中看到变成老妇的自己)
魔王见女色的诱惑又归失败,愈加大发雷霆,亲自带领最凶狠可怕的魔鬼来害太子。可是,任你昏天黑地地惊扰,终不能损害太子一毛。
太子告诉他道:“你在前世不过是造了一个寺院,受了一天八关斋戒,施给一个辟支佛一钵饭,因这些功德,得做六欲天里的魔王。我呢,是从三历无央数劫以来(劫是很长的时分,一个世界自成至坏叫一大劫),积集无量福德智慧、圆满六度万行。那么,你来攻我,何异以卵击石!”
太子身放净光,魔众跌仆的跌仆,惊散的惊散,投降的投降,波旬惊怖昏蹶逃回魔宫。
《本行经》上说:当时菩萨(即释迦)以右手指地说:“此地能生长万物,是因为它没有我相我执,不起分别,对一切悉皆平等。所以让大地来证明我刚才所说的话是真实不虚的。”这时地神从地下忽然涌出,向菩萨恭敬作礼,合掌说道:“最大丈夫!您于往昔时,千万亿劫广修功德,平等惠施一切众生真实利益,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我今为你作证,谁也不能否定。”地神话音刚落,立时三千大千世界大地六种震动,其声宏大,具十八种威力。吓得魔王军众心胆皆裂,恐惶不安,自知无法与菩萨相抗衡,悉皆退散,各自逃命。魔王属下的所谓象马车兵四种精锐部队这时溃不成军,大象顿蹶而倒,战马乏卧不起,车辆破裂断折;步兵各弃兵器,丢下战袍,狼狐逃窜,或自覆其面,或伏地装死,或走投深山,或钻入地穴,个个心慌意乱,迷失本性。其时,魔王波旬闻大地声,心大恐怖,闷绝倒地,爬起来不辨东西,踉跄而行。这时空中天兵天将此呼彼应,齐声喊道:“不要放走波旬,捉住魔王,一举灭尽。”魔王军众闻风丧胆,四处奔逃。
太子在菩提树下趺坐四十八天,到这时是十二月七日的晚上,经历过超人间的恐怖和艳丽的境界,降伏了魔怨;那时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太子示现种种禅定境界,尽知过去未来十方世界的一切事情。在八日子时,明星出时,豁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