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为演员张哲瀚最近的一些被批判的照片说几句话,以下面这张照片为代表。
我也参观(不是参拜)、考察过靖国神社,知名爱国人士、建川博物馆的馆长樊建川先生也考察过靖国神社。这里,更确切地说,我们参观、考察的对象,主要是靖国神社旁边的日本的军事博物馆“游就馆”。我的话,真正的靖国神社,只是在门口远远地望了一会儿,确切地说,没有进去。因为靖国神社从逻辑上来讲也是个“神社”,是参拜的地方,进去不参拜的话可能会很显眼,而我又不参拜,所以就没有真正进去。(樊建川先生的考察路径我不清楚,但应该和我差不多。)
而游就馆,是一个博物馆,我想对于“日本的军事博物馆里都陈列着什么、宣传着什么”这一点有考察、研究的兴趣的人,都会想要进去参观、考察一下。
(我认为,也有必要亲自进去参观、考察、研究一下。)
事实上,我去的那天是一个工作日,馆内我没有看见一个日本人,就我目测而言,看到的全是中国人,因为大家还在那里用中文大声说话(有些就是在现场批判、感慨),而日本的工作人员,也没有出来制止。(就音量进行制止,而不是内容,因为日本的工作人员应该听不懂中文。)
说回张哲瀚。我们姑且按照日本右翼的逻辑,认为靖国神社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或者日本民众里,抱着如下感觉的人应该也不少:“虽然不认同里面供奉有甲级战犯之灵位的现状,但神社总归是神圣的地方。” 总之,我们这里姑且认为靖国神社是一个“神圣”的地方,然后,再看张哲瀚的这张照片,它是不是真的“精日”了? 你看他,穿着NBA的夹克衫,花里胡哨的,戴着墨镜,嬉皮笑脸地,对着镜头比着V字型手势——这幅姿态,是在向这个地方表示敬意吗? 是他微博下面对他进行猛烈抨击的部分网友所说的“精日”“崇日”“媚日”之类的行为吗? (他拍照的地方,严格来讲也不是真正的靖国神社,应该是靖国神社和游就馆共有的院子。)
如果我国某个我们认为很神圣的地方,有个外国小伙子,穿着花里胡哨的夹克衫,戴着墨镜,嬉皮笑脸地留了个影,我们会认为他 “哇,这可真是一个崇拜我中华文化崇拜到不行的可爱的外国小伙子!” 吗?
我觉得不会。
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没头没脑的游客。而且文化水平也不太高的样子。
(当然,这里将靖国神社和我国某个神圣的地方放在一起进行的比喻,只是想要将这种感觉比喻出来的迫不得已的、仅具有语法功能的比喻。靖国神社在客观现实中可以说是可耻的,没有资格和我国任何神圣的地方相提并论。)
真正的参拜,日本的政客要着正装,进行一系列的仪式;日本的普通民众要走到真正的靖国神社的香火箱前,投一些香火钱,摇几下铃,双手合十,鞠躬,甚至还祈祷几句——这个叫参拜。
(所以,前文我说“真正的靖国神社我没有进去”,但别人即使进去了,只要没有进行类似以上的参拜行为,那就还是不叫参拜,叫参观。)
(有网友说,靖国神社禁止不以参拜为目的的进入,所以进入即等于参拜。我不这样认为。靖国神社没有说“进入即等于参拜”,后者只是持这一观点的网友的不正确的推论,然后大家越说越真,搞得这件事儿真的就跟真的一样。 但是,进入但不参拜就是“进入但不参拜”,是“无视你的禁令的强行闯入”,不是“等于参拜”。)
在靖国神社和旁边的军事博物馆“游就馆”共有的院子里(游就馆内禁止拍照),拍一些照片,记一些笔记,回家/回国后跟其他人讲一讲里面都有什么——这个叫参观、考察、分享、讨论。
(讨论也有可能是批判性的,不是吗?)
而张哲瀚的照片,恕我重复,我还是觉得,就是一个没头没脑的游客。
靖国神社里供奉着甲级战犯的灵位,这是它最大的问题所在。日本政客每年参拜与否,也吸引着全球媒体的目光,这使得“是否参拜”就像是一张可以向外释放讯息、可以用来博弈的日本政客的一张牌。总之,这里是一个敏感的地方。
如果没有樊建川先生那样有目共睹的爱国实绩、没有在微博上发靖国神社照片的同时附上“深入敌后,侦察敌情”这样清晰的说明,作为名人,张哲瀚的“靖国神社打卡照”,猛的一看,是会让人一愣, 按照他自己的道歉,是“不谨慎”的。
但我认为,张哲瀚的照片的问题所在,也就到此为止。这就是一个“不谨慎”的愣头青的游客打卡照。作为流量很大的名人,也确实应该公开道歉。靖国神社和游就馆不是路边的拉面店,置身于那样的一个场所,面对着那样的一些陈列品,我想中国人的心情应该是沉重的,表情应该是凝重的,脑子里应该是关于历史进行着严肃的万千思考的,而张哲瀚,只是如同在路边购物一般,一脸的轻松。我想,这正是让人感到惊讶和不适的重点。但,必须有一说一,张哲瀚照片的问题,主要也就到此为止了。他并没有参拜靖国神社,也并不对那个地方怀有敬意,他只是傻和轻浮,轻浮到让我们也感到了不适。但另一方面,我相信,靖国神社也不会觉得张哲瀚是“自己人”或“虔诚的参拜者”或“对靖国神社有好感的外国人”。张哲瀚对靖国神社也是不敬的。
他的靖国神社照片,就是一个愣头青的游客打卡照。
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对他进行各种批评,但,再往更深层次里解读,再往更高层次上扣帽子,上纲上线,拿着放大镜牵强地给他扣上各种罪名,然后大家越传越真,越传越激愤,有的没的全扣在他身上,恨不得逼死张哲瀚……这就真的太过火了,这又是一种“网暴”和“猎巫式的狂欢”了。
我对这种现象的担忧,是我写这篇文章的主要动机。
最后,我也来瞎解读一下。纯属瞎说,请君一看。
V字型手势,代表着“victory(胜利)”,没有记错的话,对于现代人来说,这个手势是二战末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将其带火的。可以说,它代表着盟军反抗法西斯主义的信心和决心。英国,当时已经是欧洲最后还有能力跟纳粹德国相抗衡的国家,是欧洲最后的希望。
那么,张哲瀚在同样奉行法西斯主义的旧日本军队的甲级战犯的“灵位”不远处,摆出这个手势——按照百度的解释,反V字手势还有“侮辱对手”的含义——是不是也可以解读为“在敌人的坟头蹦迪”呢?
当然,我的这些瞎解读,纯属胡说八道了,很不上档次。 只是借此请大家从另一个角度一起思考一下、讨论一下罢了。
张哲瀚应该不至于想到这些。不然他完全可以在微博上自行解释: “我这是在侮辱靖国神社,是在甲级战犯的坟头蹦迪。”
而另一方面,确切地讲,事实上,V字型手势,在二战后,逐渐成为了包括日德意人民在内的全球人类的普遍的拍照手势,反V字手势,应该更多的只是想要摆一个很“潮”的pose。
张哲瀚,恕我再次重复,就是一个傻呵呵的游客。没有那么多的深层动机。(他最大的错误就是轻浮。)
而我最后的这些胡说八道,也是想展示一个事实:
解读,有时侯就是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总结
鉴于靖国神社的特殊性和敏感性,以及张哲瀚自身巨大流量所带来的话题性,张哲瀚的行为是不谨慎的,他的行为透露了他的轻浮,不是任何地方都可以嘻嘻哈哈没心没肺地拍游客照的。但同时,他也远不至于是“精日”“崇日”“媚日”的。
在网络世界,也要量刑,不是吗?
较之囿于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和没有经过足够的思考就轻浮地发在社交媒体上的游客照,他在微博上的严肃正式的道歉,更能代表他正式的态度,不是吗?
A和B说话,A叽叽咕咕地说了一段话,B没有听清或觉得A说的不妥,就反问了一句: “你刚刚说什么?” 然后A又过了过脑子,然后认真地,口齿清晰地说: “啊,我刚才说的不对,我是想说,XXXXX。” 那么,A的主张、观点、态度,应该以A最新的这个看起来更严肃更正式的版本为准,不是吗?
请部分网友不要没完没了地在那里进行“猎巫”式的狂欢。
其他
发一个我当年在靖国神社及游就馆参观、考察时拍的一个牌子。上面写着 “请不要带着狗进去参拜”。 纯日文,是写给日本本国人看的。 特意立个牌子不让带狗进去,说明以前有人带狗进去过。而那些带狗进去的人,我想,大概率只是看中了这里的绿地,所以带狗进去散了个步。
我说这个,也是想基于我看到的客观事实,指出以下这点:
并不是所有日本人都对靖国神社怀有很深的敬意。可能有人只是觉得院子里的樱花很好看,就进去盘腿儿喝了个酒,觉得里面有块绿地可以散步,就进去带狗散了个步。——这些也都算是傻呵呵的游客行为吧,反过来从日本右翼的角度来看的话。
真正的右翼,那可都是要沐浴、更衣,排着整齐的队伍虔诚地往里进的。(相信大家都通过各种渠道看到过类似画面。)
大众,从整体上看,无论哪国,都是不那么敏感的,甚至是麻木的。
这种现象也有积极的一面:
大众,很多时候也都是不好战的,是和平的,每天只是想着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就行的。
不要动不动就上纲上线。
把罪不至死的人逼死了,大家就都开心了吗?
为了自己的欢愉,而在那里落井下石、添油加醋、无中生有的,或为了流量,而在那里顺着大风向,技术性地带节奏的,同样值得批判。
再补充
撇开张哲瀚,
今天的微博热搜,话题好像集中在了: “靖国神社到底能不能参观?即使不参拜。”
参拜当然是不可以的。
但我觉得参观/考察是可以的。
至少在2018年9月12日那天,真真正正地做出了许多爱国实绩的、保存了许多历史第一手资料的樊建川先生,应该也是觉得可以参观/考察的。
觉得可以参观/考察的,观点大致如下: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深入敌后,侦察敌情。”
“我写论文/做研究,需要我直接去看一看,观察一下,思考思考。”
“我不写论文/不做研究,但我就是想直接去看一看,进行一些观察,进行一些思考。”
等等。
觉得不可以参观/考察的,观点也有很多,很多我也很能理解。
但是参观并不代表参拜,也不代表赞成。
参观完进行批判,也是可以的吧?
甚至参观前我就是批判的态度,参观过程中我也一直在批判,参观完我继续批判,这个也是有的吧?
怎么就不能去看一下呢?
中国的记者也去,学者也去,收藏家也去,普通的留学生也去。 自己不去,也觉得别人不该去的心情完全能够理解,但,去,并不等于赞同。
如果是影响力很大的公众人物,参观靖国神社和游就馆,(我认为也是可以的,但)可能会被外界进行各种解读,有时可能在结果上对外释放出错误的讯息。所以需要慎之又慎。
但普通的没什么影响力的人,跑去或顺道去靖国神社和游就馆看上一下午,亲眼看一下各种历史上真实被使用过的武器、资料、宣传等,并对其进行严肃、深刻的思考,必要时对其中不能接受的部分进行反驳或批判,这个应该是无大碍的。这个权利,我想应该是有的。
参观/考察并不代表赞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