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游客总体数量看似并没有往年那么多。由于外滩灯光秀的取消,提前得知情况的游客们纷纷遵循某书的指引,被圈去一个又一个的“网红打卡点”。加之交通管制的得力,往年的无轨电车掉头的情况并没有出现。也正是因为没有出现掉头,在接近外滩的一些道路上出现了电车与行人、非机动车混行的现象。
九江路整体秩序没什么问题,私家车可以通行至河南中路口。
14路通过南京路,几乎不用等待多个红绿灯。但由于游客数量多,14路仍会出现多车滞留的情况,只是这种情况并不常见。这两个路口仅有民警维持秩序。不难看出14路的客流量相对于平时明显增多。此外,14路为了假期增发了班次。
14路的身边就是载民警的保障大巴。
入夜,南京路上的人流稍多了,行人走动的随意性随即凸显。与平时差不多,都不看信号灯。
9月30日-10月3日傍晚,私家车开始限行,仅公交车还能通行九江路-江西路-汉口路。临近的天潼路交通压力陡然增大。
与此同时,与南京路毗邻的北京东路倒是一派安静祥和。因为去外滩的路被堵死,这里和平时没有什么差别。19路也没有进行绕路行驶,倒是行人行走的随意性不小。
人民广场地区的人流仅比周末大一些。可以从这部20路身边过马路的人群看出。
接下来便是20路电车与行人大作战系列。
四川中路封禁,只出不进。20路面前便是围栏,它的身边是共享单车清运车——游客无视禁行区域,随意骑车,在近外滩的地带又随意抛弃共享单车,这给清运工作人员极大的压力。
9月30日-10月1日夜,游客在近外滩区域行走随意性极大。由于要给游客让行,需转弯的电车往往要等待很久。
九江路禁止非机动车通行,但这几日的夜晚,不少人在九江路上随意骑行。辅警主要以劝导、引导为主,效果不大。
关于非机动车,这张照片看得更清楚。20路电车几乎是贴着非机动车大军过的西藏中路口。
由于游客们占道,20路不得不跨越黄线逆向行驶。这在平时并不多见。
九江路河南路口,绿灯一亮,蓄势待发的行人、非机动车和20路电车。9月30日-10月2日夜,私家车以及非机动车禁止驶入九江路河南中路以东,公交车的通行能力增加。
游客们把九江路变成了另一条南京路步行街。
由20路带到汉口路四川中路的大客流。由于2号线南京东路站封闭,许多游客选择人民广场换乘20路电车到外滩附近。
车队领导值守在20路终点站,严阵以待。只是今年的压力似乎并不很大。
夜晚8-9点之间,许多意兴阑珊的游客从外滩回程,因二号线的封站,离南京东路最近的20路成了游客们的第一选择。此时的客流比临近的71路甚至还要大点——因为20路可以无缝衔接地铁。
大量非机动车很随意地从江西中路左转入九江路,形成了人、车、非机动车混行的混乱局面。
一些游客把马路当自家客厅。当然,在车少的情况下,这么做还是很危险。
很那路口的机非混行场面让人回到30年前。
71路为外滩的大客流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和保障。频密的发班以及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疏散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们。今年的外滩终点站已经不用单向进站了。并且,只要在终点站多等上一班车,便可以舒舒服服坐上座位。
每年的国定假日都让外滩地区面临着空前的压力。这十年来,上海的假日人流疏散管理逐渐变得越来越严格,也越来越完善。这其中也有这公交线路分流的功劳——从一开始的交通管制不能进入中心区,无法承担客流疏散任务开始,逐渐演变成灵活机动的管制,将车辆绕行的时间一再压缩以更大程度的疏散客流,再到今年的完全辅助2号线、10号线等地铁线路疏散滞留的客流,巴士、无轨电车线路们功不可没。
节假日的无轨电车,有了曾经无轨电车的影子,节假日的道路,有了曾经市井的喧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