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关注、点赞、评论、转发、打赏】
(1)长津湖是位于朝鲜北部长津江上游的人工湖,在咸镜南道。建有高55米、顶长700多米的重力坝,将长津江截断,筑成面积54.2平方公里,按平均3米水深,库容超过1.6亿立方米。长津湖是朝鲜第二大人工湖。从泗水把湖水引进隧道,穿过赴战岭山脉,南流入城川江,后注入咸兴湾。长津湖修建了4座引水式梯级水电站,设有工人疗养所。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位于赴战岭山脉与狼林山脉之间,由发源于黄草岭的长津江向北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形成长津湖,最后注入鸭绿江。在长津湖以东约30公里,是由长津江最大支流赴战江所形成的赴战湖,两大湖泊及其附近地区就被称为长津湖地区。两湖周围崇山林立,平均海拔约1300米,山上林木繁盛,山间道路狭窄,偶有几处村落也是人烟寥落。
(2)长津湖位于朝鲜半岛东北部,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境内,属咸镜南道辖区。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位于赴战岭山脉与狼林山脉之间,最后注入鸭绿江。长津湖修建了4座引水式梯级水电站,并设有工人疗养所。长津湖区域,原本只有长津江河流。形成长津湖,还与日本有着密切关系。晚清,日本染指朝鲜半岛。甲午战争后,日本势力开始全面进入半岛,1910年,日韩签署《日韩合并条约》,至此,半岛正式由日本统治。为了弥补电能不足,扩大工业产能,当局决定兴修水利,开发水电资源。1933年,注册资本金为2000万日元的长津江水电株式会社成立,野口遵就任社长,久保田丰出任董事兼设计建造总指挥。为了顺利建成投产,该会社联合当局在附近设立了学校、医院、邮局、警察局和集体供暖等公共设施,久保长丰还将公司驻扎在当地。
长津江水坝项目1933年开工,次年建成大坝。长津江大坝蓄水总量达3.8亿立方米,1936年到1938年,4座发电站相继竣工,总发电量可达33万千瓦。1937年,发展壮大的长津江水电株式会社将总部搬到了汉城,更名为朝鲜水力发电株式会社。长津湖水电项目建成后,一部分电量通过高压电网输送到平壤,大部分用于咸兴氮肥工厂。长津江和赴战江等水电项目有力促进发展了当时日本在朝鲜半岛的工业。日本人先后在朝鲜咸镜南道建设了兴南、永安和本宫三座大型化工厂,拥有十数万工人,在设备容量方面水电解设备居当时世界首位,硫酸铵的年产能高达50万吨,当时排名世界第三。不仅生产化肥还有军工产品,是当时朝鲜半岛北部最大的化工基地。1945年日本战败,日本在朝鲜企业不得不撤出半岛,该水电项目由本土人运营。几年后,朝鲜战争爆发,长津湖地区发生大规血战,史称长津湖战役。
(3)长津湖战役: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中,以敢打硬仗、善打恶仗著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的直接较量,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中国军人为了革命理想、为了中华民族和新中国敢打必胜、不怕牺牲的战斗意志和战斗精神,受到包括美国军人在内的世人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