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后有前文链接
此语出自《论语·里仁》,是孔子所说。先看《论语正义》的注解:“孔曰:‘怀,安也’;孔曰:‘(怀土),重迁’;孔曰:‘(怀刑),安于法也’;包曰:‘(怀惠),惠,恩惠’。”总起来看,也就是说君子心中所安的是德,即自己有德行修养才能安心;小人心中所安的则是土,也就是说小人心中所想的是自己的私人财产,即拥有自己的财物才算安心;君子心中所安的是国家法令,即不做违背国家法令之事;小人心中所想的是得到恩惠,即得不到恩惠的事不愿意做。
再看朱子的解释:“怀,思念也。怀德,谓存其固有之善。怀土,谓溺其所处之安。怀刑,谓畏法。怀惠,谓贪利。君子小人趣向不同,公私之间而已。尹氏曰:‘乐善恶不善,所以为君子;苟安务得,所以为小人。’”这种解释,比《注疏》的解释更详细。所谓“君子怀德”,是说君子心中所想的是保存自身本来就具备的善道,乐于善道而绝不做不善之事;所谓“小人怀土”,是说小人沉溺于暂时所拥有的安宁之地,为了保持这种安宁却可能做出违背道义、放弃道德的事;所谓“君子怀刑”,是说君子敬畏法则,这种法则应该包括圣人所传的法则和国家的法律法令,不过,国家的法律法令是底线,而圣人所传的法则则是最高原则,一般情况下不会违背国家法律法令,即使在极为特殊的情况下也不会违背圣人所传的最高原则;小人贪图名利,为了名利可能苟且求安,甚至可能铤而走险,做出害己害人的事情。
为什么这段话会被认为是“弊端”呢?也许是因为错误地认为孔子在此是在贬低小人,歧视小人,也就是说认为是 “鄙视劳动人民”。其实,儒学经典之中,圣人之言都是为了使人们能够区别君子与小人,为了勉励小人学习君子之道,而且还是为了使君子能够理解小人之所以为小人,从而教化、感化、调节、救助小人。君子所要坚守的是德行和法则,这是任何人都应当敬重和追求的,小人也可以学习君子之道;然而,小人之所以是小人,就在于道德修养上不足、学识见识不高,但是,君子之所以是君子,就在于要担当“仁民爱物”的责任,假如君子平时不理解、不关心、不爱护小人(平民百姓),那也就绝对不是君子了。明白了这一点,难道还会说是弊端吗?
前文链接
儒学正误五六:孔子只讲“诗书礼乐”而不讲《易经》、《春秋》吗?
儒学正误六六:乐天知命,故无忧
儒学正误六七: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
儒学正误六八:君子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