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浏,空军某部副站长,歼-20飞行员。自幼怀着飞行梦的他,为自己立下了“飞最好的飞机,当最好的飞行员”的人生目标。如今,这位“80后”已梦想成真,成为能够通飞歼-10C、歼-16、歼-20三型主力战机的优秀飞行员,并为驾驶下一代战机做好准备。
带着飞行员的梦
陈浏生于空军世家,姥爷刘玉堤是新中国第一代飞行员、空军一级战斗英雄,曾在抗美援朝空战中创下一次战斗击落4架敌机的辉煌战绩。在陈浏的亲戚中,共有8位投身空军,从事与飞行有关的工作。“小时候姥爷常带着我去机场看飞机、听飞机的轰鸣声,爬到山顶体验俯瞰地面的感觉。”陈浏说。
2003年,陈浏考入长春飞行学院(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从飞行院校的初教-6、歼教-8,到作战部队的歼-7、苏-27,再到国产第三代战机歼-11B,每一次机型的跨越都让陈浏十分兴奋。“随着我军装备建设的快速发展,我飞的机型越来越先进。”
飞最好的飞机
飞最好的飞机,是每一个飞行员的梦想。
2011年1月11日,国产新一代隐身战机歼-20成功首飞。于是,驾驶歼-20成为陈浏的奋斗目标。“歼-20具有优秀的隐身性能和超视距攻击能力,无论是超音速还是亚音速,飞行品质都做到了完美。”
2015年,空军某部选调飞行员,当听说这支部队将列装最先进的战机时,陈浏果断向上级申请加入这支部队。最终,凭借优秀的飞行技术,陈浏如愿来到位于西北戈壁的新单位。
“真正飞上歼-20的感觉既熟悉又陌生。”经过长时间的飞行模拟器训练,陈浏和战友们对飞机的操作感、体验感已经很熟悉,但是当真正驾驶飞机在空中,面对地面和天空的冲击感是模拟器给不了的。
对比中国现阶段的三型战机,陈浏认为歼-20是好驾驶但不好驾驭的。“歼-20已经突破了传统飞机概念,把机械化的平台与信息化的体系完全融为一体。”
近些年,陈浏所在单位不断试训武器装备、创新战术战法、检验作战能力,为空军战略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高科技人才聚集的新质战斗力生成最前沿,陈浏一直在给自己加压。他用两年的时间,具备了歼-10C、歼-16、歼-20三型新机通飞的能力,成为中国现阶段最顶尖的三型新机“通飞俱乐部”的一员。
陈浏认为,具备通飞多种机型的能力只是第一步,还要摸透每型战机的设计逻辑,并不断提出优化改进建议,提升战机的能力,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空天战场的作战需求。
朝着目标不断前行
如果把中国新型战机作战训练比作攀岩高峰,歼-20无疑是珠穆朗玛峰般的存在,而陈浏则是攀岩队的“第一茬人”。换装歼-20,飞行员面对的是一个跨代发展的信息化作战平台,不仅要改变训练模式,更要改变思维理念。
为了推动新机快速形成战斗力,陈浏打破以往的实战训练模式,利用信息化装备开展飞行训练,开发出一套仿真模拟训练方法,可以大大缩短战斗力的生成周期。随着空军部队的训练转型,这套系统已经逐步在部队推广使用。
2021年7月1日,陈浏执行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空中梯队飞行庆祝表演任务,这是他继2019年参加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阅兵后,第二次驾驶歼-20战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再次飞过同一片天空,我所在的歼-20机群已经由5架战机变为15架。”作为新时代人民空军,陈浏说:“成长在飞速变化的时代,时代在变,装备也在变,飞行员从思想、战术战法和训练方式都需要迭代升级,以适应现代和未来的作战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流空军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