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办实事|密云法院设立“密之语”心理工作室

发布时间 :2021-09-26

​​常驻心理指导师金芙蓉(左二)与刘玉民院长(右二) 陈琼副院长(左一)、立案庭负责人王雪(右一)合影常驻心理指导师金芙蓉(左二)与刘玉民院长(右二) 陈琼副院长(左一)、立案庭负责人王雪(右一)合影

9月23日,密云法院正式设立“密之语”心理工作室。该工作室旨在通过专业的咨询手段对当事人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其调整心理状态,避免激化矛盾冲突,从心理源头上化解积怨,平复矛盾纠纷。

为民办实事|密云法院设立“密之语”心理工作室为民办实事|密云法院设立“密之语”心理工作室

心理工作室简介

“密之语”心理工作室位于法院诉讼服务中心,集心理咨询、心理评估、心理调适和多元调解于一体,室内配备了心理咨询所需的物品、暖心标语、小圆桌、绿植等,温暖亲和的环境让人一进入即倍感愉悦。

为民办实事|密云法院设立“密之语”心理工作室为民办实事|密云法院设立“密之语”心理工作室

为民办实事|密云法院设立“密之语”心理工作室为民办实事|密云法院设立“密之语”心理工作室

为民办实事|密云法院设立“密之语”心理工作室为民办实事|密云法院设立“密之语”心理工作室

心理工作室职能

调解婚姻家庭纠纷

心理咨询人员针对夫妻家庭、两性关系、亲子相处等不同情感类型,精准把脉问诊并提出合理建议。根据咨询评估情况,对当事人进行心理调适,为法官提供亲子关系评估、夫妻关系修复意见建议,促进家事纠纷的实质性化解。

对未成年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

将刑事审判领域的心理疏导机制引入未成年人审判工作。针对因变更抚养关系、家庭矛盾突出、意外事故引发未成年人身心伤害案件,启动心理疏导机制,关爱帮助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全面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为遭受家暴的妇女提供援助

与受家暴妇女建立充分的信任关系,疏导遭受家暴后的应激情绪。探知受家暴妇女的内在家庭关系模式,引导各方当事人重新审视家庭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帮助调整认知,优化沟通方式,改善家庭关系,避免家暴事件再次发生。

回访婚姻家庭案件当事人

会同审判人员开展实地走访,做好判后答疑和心理疏导,消除家庭成员之间的对立情绪。及时跟进了解裁判履行情况,劝说败诉方主动履行义务,防止“案生案”,弥合亲情裂痕。

指导特邀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

为特邀调解员讲授心理学知识,加强心理咨询在矛盾纠纷调解中的应用,提升特邀调解员对当事人心理状况的判断、掌握及引导能力,指引当事人理性诉讼、平和解纷。

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定期开展心理与法律知识讲座,现场答疑解惑,提供心理健康指导教育。针对法治宣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开展纠纷即时调处,引导当事人依法维权,并及时向法官反馈预警,为后续审理提供有效参考。

其它事项

为信访案件当事人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助其解开心结;为干警开展心理健康指导,舒缓干警压力,调节不良情绪等。


常驻心理指导师

为民办实事|密云法院设立“密之语”心理工作室为民办实事|密云法院设立“密之语”心理工作室

金芙蓉

密云区融媒体中心高级记者,北京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社会心理指导师、老年心理健康指导师。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研究工作,在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指导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回访案件当事人

“密之语”心理工作室设立后,承办法官邀请常驻心理指导师金芙蓉、高级婚姻家庭心理咨询师杨桂英回访一起离婚案件的当事人。

回访对象王某妊娠期间因各种疾病交织导致流产,双目几近失明。王某之夫两次起诉要求离婚,法院均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后王某不愿意再维持痛苦的婚姻,主动提起离婚诉讼,经调解解除了婚姻关系。在判后回访中,承办法官了解到王某情绪极度低落,有轻生迹象。

与王某家属沟通交流与王某家属沟通交流

与王某家属沟通交流与王某家属沟通交流

为帮助王某打开心结,重拾生活信心,金芙蓉与杨桂英老师认真研究了王某的家庭背景、身体状况和个人情感经历,反复商讨制定心理疏导方案。

回访当日,两位老师驱车前往王某家中,对王某及其家人进行了悉心询问和耐心引导。经过长达两个多小时的交流,王某心中的郁结得以纾解,表示今后将坦然面对离婚风波,积极接受康复治疗,以释然的心态迎接崭新的未来。

为民办实事|密云法院设立“密之语”心理工作室为民办实事|密云法院设立“密之语”心理工作室

“法院设立‘密之语’心理工作室,在司法过程中引入心理干预机制,既可以有效纾解当事人的不良情绪,也有助于引导当事人理性诉讼,最终,促进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和谐化解、源头化解。今后,法院将不断积聚心理学与法学交融的正能量,推进情、理、法的有机结合,更好地抚平当事人内心的创伤,尽力修复其情感裂痕,引导当事人卸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重新起航!”密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陈琼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供稿:密云法院

编辑:常玉倩 汪希


​​​​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