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新型生态公园空间
近日,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设立国家公园,就是要把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保护起来,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在城市中,更为人熟悉的公园形式是市政公园,广州市区内有由人工湖发展而来的流花湖、荔湾湖、东山湖等多个市政公园。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以及中心城区的拓展,广州市政公园基本对外免费开放,同时,一些新型生态公园空间也在各个区域发展起来,这些新型生态园空间或融合了山城田海的城市空间格局,或依托于新的城市景观、产业等因素,成为人们的休憩新去处。
盘点介绍一下这些新型生态公园空间。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广州市新中轴线南段,被誉为“广州绿心”,是广州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和广东省唯一一个国家重点建设湿地公园,与“北肺”白云山并称为广州中心城区的两大生态屏障。
海珠湿地是典型的三角洲城市湖泊与河流湿地类型的复合湿地系统,区域内河网纵横交错,湿地资源丰富,包括城市内湖湿地、河涌湿地、涌沟湿地、涌沟-半自然果林镶嵌复合湿地。
目前开放区域包括海珠湖(约95公顷)、一期(约67公顷)、二期(约204公顷),展现城央绿核、独有水文、鱼鸟天堂、果源与基因库、文化传承/荟萃区等五大特色。
延伸阅读|海珠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南沙湿地位于珠江入海口西岸的南沙区万顷沙镇十八与十九涌之间,国家4A景区是广州最大的滨海湿地,被誉为“广州之肾”。总面积近10000亩,其中一期约3400亩,二期约6000亩。
南沙湿地是候鸟的重要迁徙路线之一,每年吸引数以十万的候鸟来此栖息过冬,数量占到广州市候鸟总数的50%以上,是珠江三角洲的“候鸟天堂”。南沙湿地位于珠江四大口门交汇处,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处于咸淡水混合状态,因此主要选种适应咸淡水环境的红树和能有效净化海水的芦苇。
延伸阅读|18号线开通后的南沙打卡攻略
广州在全国首创“循环经济产业园+环保主题公园”模式,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是首批七个循环经济产业园之一,跻身于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广州探索出了以循环经济产业园组团布局,“统一规划、同步建设、协同处置”的固废处理设施建设“广州模式”,最大程度实现资源协同、循环利用、环境和谐。
延伸阅读|生态景观新名片
生物岛环岛碧道全长6.6公里,是广州市6条重点碧道示范段之一。“生态廊道+行洪通道+休闲漫道+滨水经济带”,成为园区吸引高科技企业、尖端科技人才的名片之一。
生物岛的西南端,坐落着一个“水滴花园”,下面是2010年建成的国内首个全地埋式再生水厂。占地约1万平方米,所有污水处理设备和构筑物都在地下,地面整体保持了原有地形,强化水滴形态,增强视觉及游览体验,并设以“黄埔·智水”为主题的水系展览馆。
延伸阅读|猎德污泥码头变身花园